科普之星曾庆明教授: 花甲之年,我为什么还要学上网写科普

健康160 2018/12/04 阅读数:3.8万

 

一直以来,有许多医生在忙碌的工作之余,坚持创作科普文章,用科普的力量,助力大众的健康。

 

160每周进行优质科普作者的评选,获得160“科普之星”第十三期冠军的就是广东省名中医、教授、曾庆明。

 

曾庆明,广东省名中医,首批深圳市名中医,主任中医师、教授,博士研究生导师,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,南粤最美中医,原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院长。

 

 
 
患者端顶部.jpg
 
 

 

师承当代伤寒大家、南京中医药大学陈亦人教授,并曾侍诊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、经方名家陈瑞春教授、全国名老中医印会河教授。

 

2011年罗湖区中医院率先组建深圳市首家名中医工作室“曾庆明名中医工作室”,2015年12月深圳市罗湖卫生计局将其命名为“曾庆明名中医传承工作室”,并每年拨专款建设。

 

“年近花甲”,他是怎样将中医与现代互联网结合到一起?什么他有那么多的忠实患者慕名来求诊?他是怎样展示中医的临床疗效和中医智慧?

 

今天让我们走近广东省名中医、博士研究生导师——曾庆明教授, 领略中医名家的风范和成才之路。

 

1、我们知道您青年时代应该盛行学工学农,当时为什么会想到学习中医?

 

曾庆明教授:我年轻的时候讲的是“学好数理化,走遍天下都不怕”!所以,我的高考志愿自然而然全是数学,包括最后一个专业还是某大专师范的数学专业。

 

我是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年考上大学的,那时候专业也没得选,考上线的就被大学“抢”走了,我就被江西中医学院拿走了,也就是现在的江西中医药大学。拿走了以后,才发现好像没有怎么听过中医学院,只有医学院。

 

虽然我知道有中医,儿时只听说过郎中,印象里是那种穿长衣服,留长胡须的,压根没听说有中医学院。那个年代没什么病,生病后就知道吃白色的药片,打针吃药,如果打吊瓶就病入膏肓了,在农村里就是这种概念。当时国家教育部停止招生了十年,在刚恢复高考招生的时候,中医学院也是赶上时机、赶上了一起招生的时机。

 

所以,我们这代人非常珍惜这样难得的学习机会,逮住机会就如饥似渴的读书。

 

当时学中医也没想着有什么远大志向,只知道有机会能上大学就是做梦都没想的一件事,能跨进高校之门都是那时时代的骄子,没有理由不会全心读书,不论读什么。就这样学了中医,我走上了中医之路。

 

2、了解了您在学术方面的研究,那么在中医传播方面,其实您也做了很多工作,一般您这个年龄段的中医人,给大众的感觉,对互联网、信息化会比较陌生,但是您却将中医互联网玩得很溜,借助网络宣传中医,分享健康知识,为病人答疑解惑等等,您是怎么想到利用网络来传播中医呢?

 

说我“玩得溜”不太准确,我这个年龄的人怎么都玩不过年轻人。但我在网络这个广阔无涯的田地里辛勤地耕耘了整整6年,而且有点收获倒是真的。走进互联网是有原因和有目的的。

 

原因吧有三个,一是我打字速度极快。

 

12年前一次一个中年学究来看病,看到我五字笔打字较慢,说怎么中医也想摆弄电脑这洋玩艺儿?这句话刺伤了我,现代中医怎么就不会也不能用电脑?他不知道一年之后我用五笔输入法盲打的速度很快,现在我们医院除了打字员,打字的速度谁也比不上我。这一关挺过来了,为我随心所欲地“网游”提供了可能,因为不会打字,网上“游”不动,字打不快,网上也走不远。当然,对于现在年轻人,打字是一个基本功,但对于我这个岁数的人来说,恐怕就是一难过的大“坎”。

 

二是看病时间不够,总觉仓促,尤其愧对远道而来的病人。

 

三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广泛普及,为什么传统的中医不能插上现代互联网的技术,让中医传播和学术交流更广、更多、更快、更深、受惠更多病人和同行?

 

中医要生存和发展,必须与时俱进!就这样我2012年6月组建了“曾庆明名中医工作室QQ群”;这一年的11月在新浪开设实名微博“深圳曾庆明”;2014年注册开通微信公众订阅号“深圳市罗湖区中院曾庆明工作室”,2015年在罗湖家园网进驻专栏“健康加油站”。

 

走进互联网的目的三个,一是服务病人,这是初衷。

 

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我诊前咨询和诊后服务,除微博由我本人亲自打理外,其他的均由工作室成员业余时间免费服务。这一点得到了病人的高度认可。

 

大概也是主要凭这项工作,2016年我被评为首届“南奥最美中医”,并作为广东候选人选送到参评全国“最美中医”。虽然最后没有评上全国的,但病人认可了,我就感到了很大鼓励,坚定了在“玩”互联网的决心。

 

 
 
曾庆明获奖.jpg
 
 

 

曾庆明教授获得“南粤最美中医”美誉

 

 

二是传播中医。

 

我先后在这四个网络平台上同时定期、连载推送中医养生保健科普文章,并且以这些文章为蓝本,结合我近15年来近300场次中医科普讲座知识,分门别类,编次成书《养生保健你做对了吗?》一书,2017年3月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,当年印刷二次。

  

三是交流学术,主要以个案分析为主,刊发在微信订阅号和新浪微微上。

 

从2013年初开始,只要找我看过的病的病人,都记录在电脑里,这样有个好处就是病案全部留下来了,可以选一些比较规范的、诊治思路比较清晰的疑难病病案传播出来,这样在同行当中才有交流借鉴意义。

 

现在我的微信公众号里头有上百篇成功病案,而且我至少还要推出100个,这些病案我觉得都是用心写出来的,都是取得了满意疗效才拿出来的。现在看来电脑真是帮了我大忙。

 

正因为基层医院的一个中医在互联网时代能取得这些成绩,深圳市罗湖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也认同了我和团队的付出,把工作室下文正式名命为“曾庆明名中医传承工作室”,并每年拨专款加以建设。

在网上呆久了,猛然也发现:现在网络信息发展太快了,微信、公众号、订阅号满天飞,仅做中医这一块的就有不少,许多年轻中医通过网络“弯道超车”,既提升中医,又提升自己,还分享经验,好处确实不少。

 

<往期冠军>

 

160“科普之星”第1期冠军:宝贝守护人,李佳曦博士

160“科普之星”第2期冠军:助孕天使,郑瑞君教授

160“科普之星”第3期冠军:骨科圣手,王健博士

160“科普之星”第4期冠军:成长助手,陈珺汝

160“科普之星”第5期冠军:妙手护童,张海华

160“科普之星”第6期冠军:针灸博士,李知行

160“科普之星”第7期冠军:幸“孕”女神,吴俊娥

160“科普之星”第8期冠军:骨科圣手,王健

160“科普之星”第9期冠军:手“护”天使,庄娟娟

160“科普之星”第10期冠军:心肝卫士,王方

160“科普之星”第11期冠军:心灵守护者,姜超

160“科普之星”第12期冠军:助孕天使,郑瑞君

 

声明:

1. 每周科普之星是根据医生们的科普文章数据(发文量、阅读量、点赞量、收藏量)综合评定而来,仅代表医生的科普能力,不构成就医建议。

2. 医院每天人满为患,医生日常接诊量却十分有限,为帮助更多人正确了解疾病、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,医生们用一颗颗仁爱之心,创作科普惠及大众,在此,感谢医生们的科普精神。

 

更多

更多
将我的问题转发给其他好医生,听取更多意见!

健康160网-统计